当前位置:首页 > BIM理论与技术 >

BIM技术惹了谁?

【字体: 】 【编辑日期:2016/9/18 】 【阅读: 1937】

BIM技术惹了谁?

皖西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涂劲松

        初次听到BIM概念,11年或12年或更早的同济大学举办的一次交流会,BIM技术史称工程界的第二次革命,人们趋之若鹜,唯恐跟不进。你甚至可以不知道建设相关部门,但不能不知道BIM。即使你不知道BIM,你也可以很自然的“哦”一声,当作诚恳的应答,BIM确实很热,我们都知道。

        做这行也快二十年了,从做设计、施工、监理的现场知识让我对BIM这几年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我想有必要的简短分享一下这里的对与错、可行与将进!

一、我心目的BIM是什么?

        首先有还是简单分享一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我认为的是什么?

        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包括范围什么?专家意会知道,学生不一定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桥梁、港口等等,可精细化的建模方式,可共享的数据方式,只要很详细的参数化建模方式的都可以纳入进来。

        那么信息是什么,人有五官信息,除此还有姓名、学历等潜在学识信息等;如果把广泛建筑的任何一个部位一个物件作为一个载体,除了外观尺寸信息外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材料信息,比如混凝土强度、钢筋级别等。万事万物都可以有自己的信息,时下最流行的叫法是建筑物构件可以有自己的DNA。当然如果计算机的速度跟不上,大量的信息容量存储是一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是模型,假若人可以复制,我想你肯定要预先建一个模型样本,然后批量复制N个涂劲松。但如果你要精准的复制我,那么在正式复制之前,你准备的信息精细程度很重要,否则你会不会保证我被复制的缺胳膊掉腿。缺陷可以有,但有一个容差吧。你说你复制成功了吗?当然没有。

        这么一说,我想BIM你应该知道是什么了。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东西,你想给一个很精准的定义也可以看看黄强院长的论“BIM”。这里大家别认为我是我是帮人卖书的。

二、BIM能做什么?

        那么BIM到底能干什么?它解决什么?我心中的BIM是什么?

        首先说说能干什么?前述说我想精准的去建造一个东西,希望建的精准最好没有差错,正如你也希望孩子的成绩好,买的车没有毛病房子结实,对吧。

        那我觉得BIM的初衷首先是不能忘了精准的设计,精准的建造,精准的管理。如果你像90年代一帮大老爷们粗犷的吼一声的管理方式,那我只能说时代变了,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要的是精细化的流程,而不是靠一个现场全能的施工员。BIM的建模目的首要是解决掉你出错的差错率。但也不是说你不能出错,在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是可以较少大的失误的,正如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能减少犯罪道理是一样的。

        BIM能做的事自然是不管你采用的是什么软件,我的要求是你设计的更加精准,如若不能说明你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比如现在流行边做三维设计边用VR技术直接虚拟现实啊。这样就解决了你设计的不够好的时候,用单位视觉解决你平面视野解决不了你的立体感。

        好了说到这里,BIM似乎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不行,至少前瞻性、开发能力都很重要。小的软件公司,能力不强,简单的应用,那就算了BIM不要去谈了,因为你解决的还是点式应用。这不是BIM的根本,BIM的根本是全过程流动性的数据应用,“聚合信息,为我所用”,这句话不是我说的。

        如果展开来说这段想说的太多,先暂停一下,说说这个技术跟时代的关系。全工程界都在谈BIM,我也相信BIM会带来工程界一些传统方式的变革。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这段话要说我的体会了。

        这几年不断有企业找我来校要人,当然我们这类学校层次是施工单位居多一些,千挑万选找的比较稳重踏实的学生结果都坚持不下去了。一直在想为什么?仔细分析一下我觉得其一,技术手段低下;其二,经济待遇低,太辛苦。N年前的技术员可以超8小时工作2000元搞定,现在的情况是上万元月薪也不一定挽留得住学生的心。显然,经济条件好的孩子们希望找到一种他们喜欢的愉悦信息交换方式来工作。那么好了,BIM能做什么,根本是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化解劳动环境的恶劣,BIM可以,BIM++更可以。或许某天会看到,高速网络让现在的孩子们不一定去工地,坐在监控室操作着无人机,智能机器人一样能指导施工建造,不可能吗?我觉得可行。BIM+++是给了工程界未来无限可能。

三、BIM还欠缺什么?

        第一个痛点:大家都说BIM的优势是信息共享。真的做到了吗?好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搞工程的都知道钢筋工程量比较大了,目前很牛的PKPM和盈建科的软件是比较广泛的杆件有限元,通过这两个结构软件计算完,根据人为优选配上钢筋,然后二维图出来,你去做造价,你怎么做?传统方式大家都知道,手算或重新建模电算啊。或者现在人不都说数据共享,把钢筋图导入预算软件呀,我看算了,东西用了才知道,有时恐怕轴线都会识别错,附带的建筑构件信息识别出错率太高了,不如再重新建模。那么设计者你的数据对我建造者来说何用呢?

        很高兴看到清华马智充教授刚中一个国家基金“基于图像处理和BIM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骨架快速检查方法研究”,恐怕图像识别方法的研究是BIM的难点与痛点,信息共享,数据传输?好吧,这个行业离不开计算机数据格式的发展。

        再一个痛点:说说高校老师吧,嗯,BIM很热,很多大设计院、中铁、中建都在组建BIM中心,都在买软件,都在疯狂培训。这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本末倒置,BIM是一种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概念,个人认为企业领导层、应该懂得大咖们如若高高在上的站着,还没有搞懂BIM的过去和未来,那就整老师和技术人员了。因为全局的驾驭者是项目管理者,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呀。BIM的价值在于全过程的管理,而且一定是更精细化的管理。如果靠BIM乱象没有实际落地生根的话,仅仅靠政府强推加价并不适用。

四、BIM应用有未来吗?

        从事这一行自然我的心目中寄托着很大的BIM技术的应用梦想。BIM技术的落地生根需要一些长期扎根于建设工程、信息网络和计算机开拓人员的努力。

        这两天看到学生在用Revit建立钢筋模型,很辛苦,在看到他们用Tekla建钢结构的深化施工模型,很辛苦,但是他们不惧这种生产方式,90后信息化时代的孩子,他做的这份工作,让现场的施工者有了精准施工模型,螺栓的位置,扭矩的大小,焊缝的详细尺寸,只要你轻点鼠标,信息尽有,最主要的是呈现的是三维施工方式。如果把这些应用于教学课堂中,再也不用担心学生看不懂钢结构构件了。

        再比如深基坑的边坡监测一直是一个困难难题,在超高层建筑中、在大桥桥墩的深井中,深基坑的安全性要有保障,如果出现问题有极大影响,那么应用BIM模型就可以做到实时模型与基坑的边坡监测对接,设定传感器的位移限值,做到与模型对接实时警报。

        所以个人觉得经济决定生产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会从根本上推动整个工程界做一次大的调整,而且这种变革是生存方式的一种逆推。也许各个地市的强力推行也将会起到一种加速,但我更希望这本身就是一种市场行为的更迭。

                                      作者:涂劲松  2016.9.18